首页 综合新闻 院(部)动态 学院宣传片
校园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我院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进教育改革 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群》
时间:2024-06-04 浏览:5643


我院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进教育改革 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群》


 00.jpg

  

文章原文: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进教育改革  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群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承载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学校提出了强德育、厚基础、精技能的育人理念,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立足“强德育、厚基础、精技能 ”理念 共筑育人新高地

 

强德育意味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厚基础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培养,注重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培养,为他们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精技能则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精益求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学习方向,通过系统的训练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项专业技能,从而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是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在实践中生动体现了强德育、厚基础、精技能的育人理念,该专业群自2018年起,探索并实践“积分化修德、共享化强基、岗位化精技”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注技术技能的传授,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定专业群面向智能制造产业链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三大方向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深入推进“融合”发展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强德育、厚基础、精技能育人理念,专业群构建了积分化修德、共享化强基、岗位化精技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导向,利用第二课堂学分体系开展学生德育教育。以共享化的基于企业岗位实际的模块化课程为人才培养载体,夯实学生理论和技能基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开设岗位化模块课程,校企双元培养,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学校充分利用六大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秩序校园、卫生校园、求知校园、修身校园)育人工程,结合课程思政+职业素养思政教育大格局,构建第二课堂学分体系,以积分制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德育活动。通过这一体系,学生可以在参与各类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过程中积累学分,提升自我修养,形成了课内+课外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德育学习资源。

 

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同时,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模块课程、专业基础模块课程、专业核心模块课程和专业互选模块课程,旨在全面夯实学生的素养基础、技能基础和综合能力基础。学校还采用项目式教、自主式学的教学模式,实施分段式培养,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与企业合作开设岗位化模块课程,实现校企双元培养。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综合技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和岗位标准,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创新教学实践 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为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专业群经过深入的企业调研,精准列出了学生就业岗位清单和每个岗位的能力清单,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岗位直通的原则,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构建独具特色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在教学模式上,学校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新生入学后,大一阶段不分专业,只按专业大类进行通识教育和基础技能培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二年级后,学生开始主修专业核心课程,专注培养第一岗位能力。进入三年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增选其他专业课程,培养第二岗位能力,从而形成德育、专业、技能三者互相支撑、协同发力的课程体系,有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连接课堂与岗位的桥梁,其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专业群与华中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规划、建设了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该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践平台,还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有效促进了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引进、培养、评价三个方面的并重,建设了一支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近三年,学校引进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6人,并通过个性化培养计划,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审:黄轶伦

二审:梁馨月

三审:郭相臣

2024年6月4日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地址:赤峰市松山区小河沿大街 5号 邮编:024000
联系电话:0476-5899195 传真:5890592
  • 微信公众号

  • 版权所有: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www.cfg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0001304号-1